聯系我們
- 手機:138-8399-6269
- 座機:023-62463729
- Q Q: 1303411085
- 地址:重慶南岸區南山靜園小區13棟3單元6-4
增加體能
很多人將拓展訓練等同于“極限挑戰”或“魔鬼訓練”時,誤認為拓展訓練是對學生體能的極限挑戰,事實上拓展訓練的體能在課程中占的比例并沒有想象中大,所有的活動都是在學生體能可以達到的范圍之內,是力所能及的一些活動。只是由于情境的改變造成心態發生變化,將體能的鍛煉轉向心理與體能完美結合的活動,甚至一些活動本身并不需要消耗“生活體能”之外的能量,在所有課程結束后,身體體能的增加相對于技能增加要低,尤其是在非常態情境下控制和運用身體能力成為鍛煉的重點,而這些鍛煉在危險環境、危機應對與求生情境的生活中具有極大價值,學習的內容屬于生活體育的范疇。
拓展訓練作為體育課如何解決學生的身體鍛煉時提出:“體能消耗最佳,心理挑戰最大。”起源拓展訓練在對學生的鍛煉中,絕大多數的活動項目對體能要求不高,剛好達到最佳的狀態。關于體能和體質的低要求也是對傳統體育的身體健康、增強體質的教學目標的補充和完善,能夠很好地滿足體育“五維觀”關于實現體育教育目標的全面性和多元化。
拓展訓練的動作比較接近生活化,而且具有較強的個人習慣性,和傳統體育課相比,拓展訓練的身體練習方面學習較少,很少有技術性動作的重復練習來達到掌握某個動作的練習,體能消耗相對較低。
過低的認為體能消耗也是誤解,在課上學生積極的個人挑戰活動體能消耗很大,在隊友挑戰時的保護和配合同樣需要付出體力,這類活動在第一至第三類活動價值項目上體力消耗不亞于傳統體育課。共有7次課占整學期的43.75%,在這些課中學生汗流浹背氣喘吁吁,調查發現心率超過120次/分的時間不少于30分鐘,實感問詢學生反映出現肌肉酸軟等現象,甚至在求生墻、天梯等項目中出現抽筋等情況。
鍛煉心理
起源拓展訓練課從開設之初就將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作為最重要的目標,通過幾年的時間我們發現拓展訓練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增進心理健康。心理素質主要從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概念、自我認知以及抗挫折能力等多方面分析,關于拓展訓練對于學生具體心理素質的影響效果分析。在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得知,起源拓展訓練課中其中82%學生認為拓展訓練可以讓自己認識自身潛能,增強自信;73%學生認為通過訓練可以使自己擁有積極的心態;73%學生認為通過訓練可以使自己有很強的心理調節和自我情緒管理能力;73%學生認為通過訓練可以增強自己克服惰性和磨練戰勝困難的毅力。
拓展訓練可以提高學生面對困難時自信心,尤其是在高空項目或者團隊挑戰較大難度的困難項目后,學生面對通常是陌生的、新鮮的、具有挑戰性的,與平常生活方式不同的經歷與體驗。在面對這些從未經歷過的活動時,將會產生心理壓力和生活中少有的危機感,由此而產生的心理體驗,必將帶來特有的經驗,提升自我意識和自我概念,從而促使學生的個人成長。
起源拓展訓練在高要素、高風險的活動中,要求較高的心理承受力,直面困難、情緒控制、增強自信、化解危機等方面的培養,都有助于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此類活動一般要求有專門的保護器械和設施,通常運用特定的高于兩米以上的人工設施或自然環境進行教學訓練,因此有較大的風險和挑戰。當然這些高要素的項目形式與低要素相似,只是完成項目的高度被升高到十米左右,這樣對于學生心理的壓力和挑戰增強很多?;顒佑械男枰肯蛏吓逝阑蛞苿?,如高空單杠、斷橋、天梯、空中蕩橋、海難逃生等。
拓展訓練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鍛煉是教學目的的重要一環,關于“拓展訓練”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中,運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個因子進行的比較中,拓展訓練班與對照班進行了比較,拓展訓練班的9個因子都有所降低,對兩組因子進行了t檢驗,結果軀體化和恐怖兩個因子P>0.05,未達到顯著性水平,其余七個因子均達到顯著性水平P<0.05,說明拓展訓練能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起源拓展訓練課上,部分最初參加拓展訓練時個別學生非常自閉不易溝通,也有的學生語言苛刻、對人挑剔,甚或個別極端自我,在一個學期后都有明顯的改變。
對于拓展訓練對部分特殊學生的影響,通過幾年教學發現,正確引導疏通,通過拓展訓練的活動氛圍感染,潛移默化的改變學生的固有心理,不用刻意的以心理治療的形式來改變學生,同樣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提高社會適應性
拓展訓練對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在培訓領域已經得到認可,許多企業尤其是外企在進行新員工融入培訓時,非常喜歡運用拓展訓練的方式進行最初的階段性培訓。員工培訓針對各自的企業文化與員工崗位需求設計項目活動,體驗本身具有針對性,優秀的培訓師也會圍繞主題進一步分享回顧,讓學員從內心深處對自己的體驗得到反思,從中感悟獲得知識并在未來的崗位上得以使用。大學生對于社會所需的多種素質并不了解,尤其是關于溝通、激勵、信任以及有關團隊和企業管理方面的理念比較欠缺,即使有一些了解當在應對職場問題時也會表現出很大的不適應,對于學校的課程來說在此方面對學生的訓練較少,而體育課相對會給學生一些感受集體與個人、共同目標與個人目標、如何面對競爭和失敗,公平競爭與面對榮譽等,體驗作為體育課的拓展訓練課在課程開展前的設計是模擬現實情境,因此在針對領導力與管理理念的訓練項目中,會給學生更為真實的體驗和感悟。
在“盲人方陣”中學生不僅會對如何授權、分工、監測等常規問題有真實的體驗,也會對特殊情境下“民主的討論與武斷的決策”有所認同;“孤島求生”作為多家商學院最喜愛的經典項目,對分工合作、層級管理、換位思考等問題的真實體驗。“求生電網”對于資源的配置、時間管理等問題做出了最好的詮釋。學生在學習結束后,對這類活動的帶給自己的沖擊記憶深刻,并且能夠對照生活去改變自己,努力將自己學習的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結合,對適應社會作些準備。
拓展訓練關于社會適應能力的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97%學生認為拓展訓練能夠很好地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有關拓展訓練對于學員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效果的具體分析,錢俊偉在對北大學生和企業新員工進行調查研究后發現,其中91%的學生認為拓展訓練可以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培養協作意識;78%的學生認為通過訓練可以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同時也可以看出學生們對訓練在培養和提高外向性、創新意識與能力、學習能力和領導潛質等其它社會適應技巧和能力方面都有較高的認可度。
在國外,類似拓展訓練的各種體驗學習都將為社區服務作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國在這些環節開展的較少。我國拓展訓練的學習在對學生應聘工作會有一定的幫助,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關于工作能力適應性、職位角色認定、溝通協作能力、市場開拓能力等測試,經常會運用到拓展訓練的理念,甚至許多題目都是拓展訓練教師或企業教練設定的,學生通過拓展訓練的學習所形成的好的習慣和思維方式,能夠對此學生求職有所幫助,同時也對用人單位尋找到易于適應工作的畢業生了提供幫助。
除此之外,前面講到拓展訓練能夠提高學生抵御災難事故的能力,能夠在危機情境下提高獲取生存的意識、挖掘潛能、通力合作和永不放棄的信心,有時會把它和“挫折訓練”結合在一起使用,這些鍛煉在日本、德國等許多國家有專門的課程。國內也有許多學者對此有所呼吁,相關機構也在采取一些類似的鍛煉方式,比如北京就有專門為應對危機的演練科學館,也有模擬地震時的情境建造的“地震車”在社區大家體驗地震時如何逃生。類似的活動在拓展訓練課上也能得到鍛煉,比如“求生墻”就是模擬海難或洪水到來時的情境,通過大家通力合作獲得安全的訓練。“高空蕩橋”就是模擬地震或在顛簸的車船上前行的訓練。這些危機情境下的活動設置困難讓學生面對甚至是感受挫折,通過訓練不僅能夠獲得生存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鍛煉一種心態,一種在危機時刻盡量保持鎮定永不放棄的心態,這種心態的培養對于適應社會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我們在學習、工作中有時遇到的困難不亞于這些危機,它同樣需要我們努力的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與他人的幫助總可以獲得渡過難關的辦法,這對于遇到困難容易放棄或者采取極端手段解決問題者會有一定幫助。